诗词原文
齐风振雅
朝代:清代
作者:赵执信
雅道寂寥今复振,士风一变始於齐。
高吟大醉三千日,海内人人说李凄。
作者简介
赵执信(1662年-1744年),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益都(今山东淄博博山)人,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官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因在《声调谱》等著作中抨击神韵派领袖王士禛,遭忌恨,后托疾归里,终身不仕,赵执信是清初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诗论家,他的诗歌创作和诗论主张在当时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译文
高雅的诗道长久以来寂寥不振,如今终于重新振兴,士人的风气改变正是从齐国开始的,李凄(此处可能代指某位具体的文人或泛指当时文风振起的代表人物)高声吟诵,大醉三千日,他的名声传遍海内,人人都在谈论他。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文风转变的欣喜之情,首句“雅道寂寥今复振”指出高雅的诗道曾一度沉寂,但如今已经重新振作起来,次句“士风一变始於齐”则点明了这种文风转变的起点是在齐国,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李凄(或代表人物)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文风振起的盛况,他的高声吟诵和大醉三千日,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焦点。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文风转变的敏锐洞察和欣喜之情,首句“雅道寂寥今复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文风转变的显著变化,次句“士风一变始於齐”则点明了这种变化的起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李凄(或代表人物)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文风振起的盛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文坛的风气转变有关,在清代初期,文坛上存在着多种风格和流派,其中神韵派的影响尤为深远,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这种过于追求空灵、超脱的文风提出批评,并试图寻找新的文学发展方向,赵执信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和诗论主张在当时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旨在表达他对当时文风转变的欣喜之情和对未来文学发展的期待,通过描绘李凄(或代表人物)的形象,也展现了赵执信对文学人才的重视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