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感遇归真主,勋劳念老臣”,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唐·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萋萋。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并未直接出现在上述原文中,但根据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系列,以及这些诗的主题和风格,可以推测这两句可能是对陈子昂整体思想或某几首诗意境的概括或引申,直接包含这两句的诗并未在《感遇诗三十八首》中明确出现,但以下分析将基于陈子昂的思想和作品风格进行。)
感遇归真主,勋劳念老臣。
(此两句为根据题意添加的概括性表述,非原文直接内容)
作者简介
陈子昂(约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年二十四举进士,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株连下狱,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三十八首》和《登幽州台歌》。《感遇诗》抒发了诗人抑郁不平的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蕴含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初唐诗坛上别具一格。
译文
(由于原文未直接包含关键词,以下译文为对原文的翻译,并尝试融入关键词的意境)
兰花和杜若生长在春夏之交,枝叶茂盛多么青翠。
它们在空旷的林中独自绽放,红色的花朵覆盖着紫色的茎。
白日缓缓西沉,秋风轻轻吹起。
岁月流逝,花朵凋零,它们的芬芳最终又能成就什么呢?
(感遇归真主,是感叹人生际遇最终归于天命之主;勋劳念老臣,是怀念那些为国家立下功勋的老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兰花和杜若在春夏之交的生长状态,以及它们最终凋零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通过“感遇归真主,勋劳念老臣”的概括性表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和对历史功勋的怀念。
赏析
陈子昂的《感遇诗》系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初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情于景,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兰花和杜若自喻,通过它们的生长、凋零来反映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通过“感遇归真主,勋劳念老臣”的表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和对历史功勋的怀念,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陈子昂生活在初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文化交融的时代,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感遇诗三十八首》等作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展现了陈子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