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慎言
朝代:清代
作者:陈廷敬
慎言浑似畏风波,
顺之勿改作,缓之勿率忙。
举世尽从忙里过,
谁人知是本来身。
作者简介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今山西晋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任检讨,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充经筵讲官,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病逝,享年七十四岁,谥号“文贞”,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午亭文编》、《午亭山人第二集》等传世。
译文
说话谨慎小心就好像畏惧风波一样,
顺应自然不要随意改变,缓慢行事不要急躁匆忙。
世间之人大多都在匆忙中度过一生,
又有谁知道自己原本的面目和初心呢?
释义
“顺之勿改作,缓之勿率忙”这两句诗,强调了顺应自然、不急不躁的生活态度。“顺之勿改作”意味着在面对事物时,应顺应其自然的规律,不要随意改变或强加干涉;“缓之勿率忙”则告诫人们行事要缓慢从容,不要急躁匆忙,以免失去理智和判断。
赏析
这首诗以“慎言”为题,但内容却不仅仅局限于言语的谨慎,而是扩展到了一种更为广泛的生活哲学,诗人通过描绘一种谨慎、顺应、缓慢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人心浮躁的深刻洞察和反思,在诗人看来,世间之人大多都在匆忙中度过一生,追求名利、权势等外在的东西,却往往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感受,而真正的智者,应该像诗人所描述的那样,顺应自然、缓慢行事,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和生活的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陈廷敬的仕途经历和人生感悟有关,作为一位清代大臣和学者,陈廷敬在官场中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也见证了社会的种种变迁,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哲学和处世之道,这首诗正是他对这种生活哲学的总结和表达,旨在告诫人们要谨慎言行、顺应自然、缓慢行事,以找到真正的自我和生活的意义,这首诗也反映了陈廷敬对当时社会浮躁风气的不满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