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檗吞针的摘要可以表述为:啮檗吞针是一个成语,形容食物粗糙、生活清苦,或形容忍受极大的痛苦和艰难,啮檗”指食用味苦的黄连,“吞针”则形容难以忍受的痛苦,整体传达了经历极端困苦的意思。
1、啮檗吞针的释义:
啮檗吞针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食物粗糙苦涩难以下咽,也比喻忍受极大的痛苦或艰难困苦。“啮檗”指的是吃黄连(一种极苦的中药),“吞针”则形象地表达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2、啮檗吞针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鲍永传》,原文描述鲍永为人刚毅,不畏艰难困苦,即使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也能坚持下去,有如“啮檗吞针”一般。
3、啮檗吞针的例句: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甘愿承受一切艰难困苦,这种精神真是啮檗吞针般的坚韧不拔。
4、啮檗吞针的分解解释:
- 啮:咬,这里指吃。
- 檗:即黄连,一种味极苦的中药。
- 吞:咽下。
- 针:尖锐的金属物,这里用来形容难以忍受的痛苦。
5、啮檗吞针的成语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极端困难或痛苦时表现出的坚韧和毅力,是一种高度的赞美和敬佩,它可以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在句子中起到强调和修饰的作用。
6、啮檗吞针的示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啮檗吞针,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难。
7、啮檗吞针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卧薪尝胆等,都形容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或困难。
- 反义词:养尊处优、娇生惯养、锦衣玉食等,都形容人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解释,我们可以对“啮檗吞针”这个成语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它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形象描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