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牟渴雨空成陇,宾雁冲云自著行。出自哪首诗?

知文185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望

唐·李峤

来牟渴雨空成陇,宾雁冲云自著行。出自哪首诗?

来牟渴雨空成陇,宾雁冲云自著行。

禾黍不登虚廪庾,梧桐叶落露华凝。

寒烟漠漠迷远道,白露苍苍映晚晴。

极目天涯秋色里,愁肠日暮更凄清。

作者简介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文学家,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等职,累迁给事中、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封郑国公,他前后三次拜相,担任宰相共十七年,对唐朝中期政局稳定起到一定作用,李峤在文学上造诣颇深,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王绩、王无功、陈元光一起被后人尊称为“文章圣手”。《全唐诗》中收录有其诗作二百余首,另著有《李峤集》五十卷、《单孤诗》一卷传世。

译文

庄稼渴望雨水却只能空留田垄,鸿雁冲破云层自行排成行列,禾黍因干旱未能丰收,粮仓空虚;梧桐树叶飘落,露珠凝结其上,寒冷的烟雾弥漫,遮蔽了远方的道路;白露茫茫,映照着傍晚的晴朗天空,极目远眺,天涯尽头沉浸在秋色之中,日暮时分愁绪更加凄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庄稼因干旱而歉收,鸿雁南飞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内心的愁绪,首联“来牟渴雨空成陇,宾雁冲云自著行”直接点题,通过庄稼和鸿雁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无奈与秩序,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萧瑟景象,包括禾黍未收、粮仓空虚、梧桐叶落、寒烟漠漠等,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极目远眺,愁绪满怀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与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中的“渴雨空成陇”与“冲云自著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庄稼的无奈与鸿雁的自在,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不同命运,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秋日景象,如禾黍未收、梧桐叶落等,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凄凉,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凄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峤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仕途的波折或人生的困境,秋日作为收获的季节,却未能给诗人带来喜悦,反而因干旱导致的庄稼歉收而引发了内心的愁绪,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与无奈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与无助,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